乔国桢、周铁忠夫妇纪念文集
字大
默认
字小
夜间
日间
默认
护眼

回忆乔国桢

分享到:
关闭

高长直

乔国桢同志原名乔如桢,乳名叫虎儿,比我大一岁,1907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佳县三区乔家寨村。家庭生活最好时期比一般贫农稍好一点,等于土改时的下中农。他父亲乔兴斌,是前清时秀才,一生以务农做小生意和给别人的商店内当会计为业。国桢同志同胞兄弟三人,他是老二,三弟少亡,兄于30余岁亦病

亡,家中有两个侄子。母亲于1949年去世,距父亲去世有近20

年。

国桢同志小时候跟父亲读古书,12岁时(1918年),在佳县店镇小学上学,1923年冬季在高小毕业,1924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三班学习。国桢同志品学兼优,在高小时每学期的成绩都是第一名,在绥师第三班时,成绩也还是头一二名,所以在教员及同学间威信很高。1924年下学期由该班国文教员王懋廷、二班同学杜嗣尧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,后转为中国共产党。

1924年下半年,他们三班的算术教员叫王汉屏,榆林人,与军阀井岳秀的关系较密[切],思想顽固,教课方法不好,该班同学对王都不满意。寒假考试时,全班同学为了反抗王的顽固及教学方式等,大家商议在寒假考试时都交白卷。当时算术题并不难,以国桢同志平时的算术程度来答那些题目是毫无问题的,可是他为了执行同学的决议、团结全班同学起见,他第一个交了白卷。接着有四五名同学亦交了白卷,其他同学有的做了一二题,有的答了三四题,这一下惹怒了算术教员王汉屏,辞职不干。当时校长李子洲因为学校是在井岳秀军阀统治下,而王汉屏又与井岳秀有密切联系,如不再留王,恐于学校前途有碍,故努力挽留王汉屏。而王汉屏则威胁学校,开除乔国桢他才可以留职,否则他非走不可。在此情况下,学校满足了王的愿望,允许乔国桢同志离开学校,结果未宣布开除国桢同志,在校长与一些进步教员的劝解下,国桢同志离开了绥德四师学校。一时人心愤怒,为国桢同志的离校而不平。原来校长及共产党员的教职、学员等为了国桢同学的失学与前途,就筹集路费让国桢同志出外继续学习,可是一时无适合去处,就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等写了一封介绍信,将国桢同志介绍到国民军二军的一个学生队去。这个学生队的负责人是个关中人(刘天章),思想较进步,是共进社的社员。国桢同志拿信去找他,被该教导队接收了。此事国文教员王懋廷同志出力不小,他一人就给国桢同志路费20余元白洋。到教导队给学校及同学来信,不久又来信说党的关系亦找到。国桢同志教导队毕业后,当了排长,有好几次几乎丧命。后来国桢同志曾到广州,住过党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,后回到陕西省三原一带做农运工作,大革命失败后又到天津一带做党的地下工作。

乔国桢同志家和我家相距很近,我们小时在一起上过五年小学,他比我大一岁,高一个班级。他高小毕业后,考入绥德四师学校,他离校后不久我才考入绥师,但是他离校的情况我是知道一些,又同当时介绍他入党的杜嗣尧同志面谈了一次,他知道的和我知道的相同,国桢离开绥师后的情况我知道的不多,所以无法证明。

(作者1948年3月24日写于延安,1956年11月17日阅于西安。编者核实个别史料,文字略有修改)

play
next
close
返回
X
Top